第三十四屆歷史人類學研究生研討班議程
第三十四屆歷史人類學研究生研討班
日期:2017年11月18日—11月19日
地點: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會議室
2017年11月18日(星期六)
一、8:00-10:00歷史人類學講座系列第96講
題目:新竹地區竹塹社民與客家漢民的互動:竹塹社錢皆只派下客家化的探討
主講人:莊英章 教授(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)
茶歇(10:00-10:20)
二、10:20-11:50
主持兼評論:Wang Chao(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)
報告人:羅瑞霞(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)
題目:隱匿的邊界:廣州紅村「超生遊擊隊」的生活史
午餐(11:50-13:00)
三、13:00-14:30
主持兼評論:楊海源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)
報告人:李培生(雲南師範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)
題目:圈層結構:明代雲南政區的空間特徵——基於歷史政治地理的構想
四、14:30-16:00
主持兼評論:岳文凯(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)
報告人:沈彭(雲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)
題目:再造傳統:永德送歸布朗族「貢母」節研究
茶歇(16:00-16:20)
五、16:20-17:50
主持兼評論:陳婷婷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)
報告人:吳曉美(中山大學人類學系)
題目:商鎮興衰:洪江的商業歷史與地域社會建構
2017年11月19日(星期日)
六、8:00-9:30
主持兼評論:金子靈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)
報告人:陳濤(上海師範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)
題目:明清時期蕭紹平原的水利與地域社會
茶歇(9:30-9:45)
七、9:45-11:15
主持兼評論:蔣晅正(蘇州科技大學人文學院)
報告人:張煜(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)
題目:明清以降江漢平原上童家湖的「四姓管湖」與湖區社會
八、11:15-12:45
主持兼評論:劉建莉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)
報告人:楊開院(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)
題目:我們還是一家人:施甸縣「玉谷楊姓」漢人宗族組織
午餐(12:45-14:00)
九、14:00-15:30
主持兼評論:林珠雲(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)
報告人:李曉鵬(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)
題目:革命與信仰——循化紅軍後裔的歷史記憶與認同
茶歇(15:30-15:45)
十、15:45-17:15
主持兼評論:歐陽琳浩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)
報告人:林立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)
題目: 從舊戲到新劇:1950年代的潮劇改造
十一、17:15-18:15
圓桌討論
主持人:張程娟(中山大學歷史學系)
引言人:所有報告人
注:每場報告中,報告人報告時間為30分鐘,然後由評論人進行評論,時間为10分鐘,其餘為自由討論時間。
